Investor Education
投资者教育
时间读书日 | 循光而往,你我共辽阔
2021-04-26

微信图片_20210426160818.png

天是2021年4月23日,第26届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World Book & Copyright Day),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image.png

开卷有益

悦 读 会  Vol 7

勤于思而敏于行,

读书一直是国富人倡导的学习方式。

读书的态度和类型应当是多元化的,

并不局限于本职工作的领域。

今日点滴的积累,焉知不能在将来聚沙成塔。

“开卷有益”是国富的文化传统,

每一期都会有许多同事通过书评的形式分享好书。


读书使你我辽阔与丰厚,愿读书与我们长久为伴,

让这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充实思想的河流。


微信图片_20200304160728.png

No.1

April

2021



分享书籍 《 进击的智人 》

                   [中] 袁硕  著     


7982307.jpg

内容简介复杂多样的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数十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个被大自然筛选的人种——智人,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匮乏压力,逐渐成为世界的主宰者。作者笔下的旧石器时代,充满了灵动的色彩,有混沌初开的蛮荒,有人性乍现的智慧,还有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底层力量——匮乏,塑造着人类和历史。匮乏的环境筛选出拥有足够脑力的智人,他们中的一部分走出洲,来到亚洲大陆,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然而自然的匮乏始终存在,不同时空的人类又该以何种姿态应对,实现与大自然的交流和对抗,实现自我的平衡与进化?

作者简介袁硕,笔名“河森堡”,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为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因在知乎开辟专栏“我在国博讲故事”而被人熟知,他用独特而生动的方式讲述科普知识,其极富感染力的演讲深受读者欢迎。2017年被中国科学协会和人民日报社评为十大科普自媒体,同年被微博官方评为十大影响力科学大V,著有科普文章《天启四骑士》《血战埃博拉》等。


书评作者 |  陆一潇

在城市里,我们穿梭在钢筋混凝土之间,沉溺于快餐式的娱乐形式,亦或是囿于菜米油盐,很少有人会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身体结构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和其他动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进击的智人》一书的作者是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袁硕。他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知识,通过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幅百万年前人类祖先生活的画卷;结合华夏文明的历史,讲述了气候变迁、地理条件对人文、政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在书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匮乏

全书也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匮乏塑造了我们、匮乏塑造了历史。在匮乏塑造了我们部分,主要内容围绕人类走出非洲、走向世界过程中的演化;而第二个部分则主要讲述了匮乏对历史进程变化的影响。


jezael-melgoza-KbR06h9dNQw-unsplash.jpg

Photo by Jezael Melgoza on Unsplash

直立行走的人类

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自然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的原因是因为匮乏。

大约600万年前,由于某一次海气正反馈(一种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某一变化的结果会成为下一次同类变化的原因,使得这一变化在自我反馈中被不断加强。)造成食物匮乏,使得在非洲的人类祖先必须更大范围的散开去。而更大范围的散开要求的就是有更大的活动半径。

类似于黑猩猩这样,依赖四肢移动的活动方式是一种较为“高耗能”的出行方式,其行走相同距离消耗的能量大约是人类的四倍。也就是相同的能量消耗下,直立行走可以获得约16倍的活动面积(活动面积与活动距离是平方关系)。


axel-bimashanda-f4bHHE5ojXQ-unsplash.jpg

Photo by Axel Bimashanda on Unsplash

匮乏使得我们需要直立行走,而正是行走造成了很多人类特有的困扰。

最为常见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灵长类动物的身体结构已经和环境非常契合了。当今世界上其他的灵长类动物,骨骼受力均匀,四肢动作协调,其体重相对均匀地负荷在与地面近乎平行的脊柱上;而直立行走的人,上半身的体重则全部压在腰椎上。

人类直立行走之后,五块腰椎骨和连接它们的腰椎间盘承载着上半身几十公斤的重量,在长期的重压和磨损下,腰椎间盘的纤维会老化、破裂,包裹在内的髓核会被上半身的巨大重量从椎骨间挤出来。所以说,直立行走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根本原因。


jad-limcaco-fRggLY1DQTM-unsplash.jpg

Photo by Jad Limcaco on Unsplash

人类都是早产儿

但是,直立行走带给我们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每个人从生理学角度上来讲,都是早产儿。

直立行走要保持平衡,如果盆骨宽度过大,那么就需要较大幅度的摆动才能保持行走的平衡。

无疑,这是十分消耗能量的行走方式。在匮乏的资源环境下,长途跋涉的过程中,这样的特性慢慢的就失去了竞争力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就逐渐演化出了较窄的盆骨。

虽然走路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较小的盆骨造成了生育的问题。

在剖腹产技术和现代卫生概念普及以前,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往往都要挤过“分娩”这道鬼门关。

婴儿需要让自己的大脑袋穿过母亲盆骨中间的位置,再在产道里连续多次调整自己的姿势,才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并开始自己的人生。

但是很多宝宝的人生在开始之前就已经结束了,因为他们没能被顺利地生出来。


omar-lopez-vTknj2OxDVg-unsplash.jpg

Photo by Omar Lopez on Unsplash

婴儿的早产造成了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逆向选择:长寿

由于人类的婴儿都是“生理性早产”,所以在后天需要更多的呵护。而在远古这样较为匮乏的生活环境下,当一个年轻女性在生育后由于照顾孩子而陷入困境时,孩子的外祖母就会挺身而出,帮助自己的女儿照顾孩子,从而提高孩子的生存下来的概率。

这就使得较长寿命,能够帮助自己的子女照顾下一代的外祖母的基因能够被更好的流传下来。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的答案:为什么女性绝经的时间较早。对于一个生物群体而言,没有生育能力的个体不能对族群的生育做出贡献,没有其存在的必要。

而女性在生育能力退化后依然能够健康的生活很久的原因正是母亲对女儿的关爱。


image.png

Photo by Phil Hearing on Unsplash

尼安德特人和我们

一般来说,人类的进化历程被认为是这样的:南方古猿进化成能人,能人进化成直立人,直立人进化成海德堡人,而大约在距今50万年前,海德堡人在非洲和欧洲分化为智人和尼安德特人。

那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没有尼安德特人,而只有我们智人了呢?为什么人属下面,只有我们智人,而没有别的人种了呢?

距今3万年前左右,尼安德特人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但是现代智人的基因中有大约4%的基因来自于尼安德特人。

这说明,尼安德特人与我们的祖先有着一定的交流,而最终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尼安德特人彻底消失。人类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我们的智人祖先们与尼安德特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智人具有对事物抽象的能力。


crawford-jolly-3IxuF9MCjkA-unsplash.jpg

Photo by Crawford Jolly on Unsplash


例如,我们可以理解弓箭能够对猎物进行射杀是因为箭头具有坚硬锋利这一特性;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线条绘制出与野牛搏斗的情形。

而这一对事物抽象的能力,使得智人可以有更高层次的组织架构,可以逐渐产生信仰、宗教。而这些在人类社会是用于协调组织关系的有利工具。

书本的第二部分更多的是对中国华夏文明中的一些事件进行宏大史观的描述,讲述了一系列事件背后可能的气候、地理的原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历史事件。

通读全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利用平实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主线,介绍了有限资源,或者说,匮乏环境下,人类祖先的自我生存策略。

从而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可以领略当年祖先们面临的严酷的外部环境,并能够认识到,人类现在固有的一些特性背后产生的原因。


nilotpal-kalita-XekkERrUFrk-unsplash.jpg

Photo by Nilotpal Kalita on Unsplash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从个人电脑到移动互联网,绝大部分人已经熟悉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日复一日,在高企的房价、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很少有剩余的精力去思考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的一些本源性问题。

《进击的智人》一书,可以让每一个在现代社会中的个体通过文字,在一个更大的时间跨度、更广的地理维度上重新审视我们人类。



···生命有限,让读书使你我辽阔···

微信图片_20191106113917.jpg



版权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官网刊载内容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销售要约。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未经版权方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